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看_精品一区久久久_伊人久久综合_91精品视频一区

  • 歡迎訪問河北專接本網!本站為【傳愛專升本】旗下門戶網站,為廣大考生提供免費專升本政策與資訊,具體專升本考試信息以河北省教育考試院http://www.hebeea.edu.cn/ 為準。
  • 登錄 | 注冊
    服務時間
    9:00-24:00
    報考解答
    還在為報考流程
    報名條件發愁?
    微信掃碼添加
    發送【地區】+【年級】+【專業】

    (傳愛咨考專升本老師為你解答)

    學習交流
    掃碼加入考生交流群
    真題福利
    掃碼回復【真題資料】 即可獲取免費資料包~
    在線做題
    掃碼即可開始刷題
    商務合作
    聯系我們
    0311--89606760
    客服

    關注公眾號免費領真題

    隨時獲取升本資訊
    隨時獲取升本資訊
    關閉
    河北專接本 >考試大綱 > 專業課考試大綱 > 2021年河北省專接本考試大綱-臨床醫學

    2021年河北省專接本考試大綱-臨床醫學

    2021-12-03 10:14:01    來源:河北專接本    點擊:

      【導讀】河北省醫學專接本考試時間還不確定,為了幫助考生在考前能好好備考,下面河北專接本給考生整理了2021年河北省專接本考試大綱-臨床醫學,2022年的考生可做一個參考,祝大家考試順利!

    河北省臨床醫學專接本考試大綱.jpg

      第一部分:醫學生物化學

     ?、?課程簡介

      一、內容概述與要求生物化學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討生命的本質、研究生命化學的學科。主要研究正常人體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的代謝與調控,基因信息傳遞、調控規律以及細胞信號轉導,概要介紹基因工程和常見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原理及應用。生物化學理論與技術已滲透到醫學各領域,與生物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生理學、病理學和藥理學等基礎醫學學科均有交叉聯系,與臨床醫學的關系也很密切。

      生物化學為醫學各學科從分子水平上研究正常或疾病狀態時的人體結構與功能以及診斷與治療,提供了理論與技術依據,對推動其他學科的發展必不可少,學習和掌握生物化學知識將為進一步學習醫學類課程奠定基礎。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掌握人體的化學組成、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的基本調節規律;掌握遺傳信息的傳遞、基因表達及其調控機理;掌握細胞信號轉導、基因工程和常用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等基本知識;了解本學科前沿和發展動態,為醫學類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及以后從事醫學科學研究奠定基礎。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全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75 分鐘。試卷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名詞解釋和簡答題。單項選擇題分值合計 30

      分,多項選擇題分值合計 30 分,名詞解釋分值合計為 40 分,簡答題分值合計為 50 分。 Ⅱ.知識要點與考核要求

      一、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一) 蛋白質的分子組成

      1.掌握蛋白質的元素組成特點,平均含氮量以及在蛋白質定量中的應用,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2.熟悉氨基酸的分類、氨基酸的理化性質。肽鍵、肽與肽鏈的概念;

      3.了解氨基酸的三字英文縮寫符號以及重要的生物活性肽(谷胱甘肽)。

      (二)蛋白質的分子結構

      1.掌握蛋白質一、二、三、四級結構的概念、結構要點及其主要的化學鍵;掌握結構域的概念;

      2.熟悉肽單元、分子伴侶的概念。

      (三)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1.掌握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一級結構決定空間結構,空間結構決定生物學功能;

      2.了解蛋白質構象改變與疾病。

      (四)蛋白質的理化性質

      1.掌握蛋白質的理化性質:兩性解離、膠體性質,蛋白質變性的概念和意義及紫外吸收性質;

      2.了解蛋白質的呈色反應和蛋白質的分類。

      二、核酸結構與功能

      (一)核酸的分子組成

      1.掌握核酸元素組成特點,常見核苷酸的結構、符號,DNA 和 RNA 的分子組成,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連接方式、鍵的方向性;

      2.了解核苷酸的生理功能。

      (二)DNA 的結構與功能

      1.掌握核酸一級結構的概念及其表示法;DNA 二級結構的特點,DNA 的生物學功能;

      2.熟悉 DNA 超級結構的特點和核小體的概念;

      3.了解基因和基因組的概念。

      (三)RNA 的結構與功能

      1.掌握 RNA 的主要種類與功能,真核生物 mRNA 一級結構的特點,tRNA 二、三級結構的特點與功能;

      2.熟悉核糖體的結構與功能;

      3.了解真核生物 rRNA 的種類,核內小 RNA、核酶的種類及其功能。

      (四)核酸的理化性質

      1.掌握核酸的一般性質,DNA 的變性和復性、增色效應、解鏈溫度(Tm)、退火和核酸分子雜交的概念;核酸紫外吸收的特點;

      2.熟悉核酸分子雜交的原理;

      3.了解核酸分子雜交應用。

      三、酶與維生素

      (一)酶的結構與功能

      1.掌握酶的定義,酶的化學本質,分子組成,結合酶各組分的作用,常見的 B

      組維生素的衍生物作為輔酶或輔基所轉移基團的類型,酶活性中心、酶原與酶原激活、同工酶、變構調節和化學修飾調節的概念;

      2.熟悉酶的作用機制,酶的調節;

      3. 了解酶的命名與分類。

      (二)酶促反應的特點

      1.掌握酶促反應的特點;

      2.熟悉酶的絕對特異性和相對特異性;

      (三)影響酶促反應速度的因素

      1.掌握米一曼氏方程,Km 與 Vmax

      值的意義,不可逆抑制、可逆性抑制的概念,競爭性抑制、非競爭性抑制、反競爭性抑制的作用特點及其在醫學上的應用;

      2.熟悉酶濃度、底物濃度、溫度、pH、激活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

      (四)酶與醫學的關系了解酶與疾病的關系和酶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五) 維生素

      1.掌握脂溶性維生素的功用、缺乏癥;

      2.掌握 B 族維生素:B1、B2、維生素 PP、B6、生物素、泛酸、葉酸及 B12 的活性形式、生化作用、缺失癥;維生素 C

      的作用及缺乏癥;

      3.了解維生素 A、D、E、K 的來源。

      四、糖代謝

      (一)概述

      1.掌握糖代謝的概況;

      2.熟悉糖的主要生理功能;

      3.熟悉糖的消化吸收特點。

      (二)糖的分解代謝

      1.掌握糖酵解途徑的關鍵酶、反應部位、反應特點及生理意義;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概念;

      2.熟悉糖酵解的反應過程和產能的步驟;

      3.了解糖酵解的調節。

      (三)糖的有氧氧化

      1.掌握有氧氧化的定義、部位、關鍵酶、生理意義。包括有氧氧化的反應過程: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生成乙酰

      CoA、三羧酸循環及氧化磷酸化,有氧氧化的場所、重要的中間產物,關鍵酶及 ATP 生成的步驟,三羧酸循環的定義、反應過程、關鍵酶、重要的生理意義;

      2.了解有氧氧化的調節;

      3.了解巴斯德效應。

      (四)磷酸戊糖途徑

      1.掌握磷酸戊糖途徑的概念、生理意義(提供核糖和 NADPH),NADPH 的功能; 2.熟悉磷酸戊糖途徑的限速酶。(五)糖原的合成與分解

      1.掌握肝糖原合成與分解的限速酶及其催化的反應;

      2.熟悉肝糖原合成與分解的調節;

      3.了解糖原累積癥。

      (六)糖異生

      1.掌握糖異生的概念、關鍵酶和生理意義;

      2.熟悉糖異生途徑的調節;

      3.了解乳酸循環。

      (七)血糖及其調節

      1.掌握正常人血糖的來源與去路;

      2.熟悉調節血糖的激素;

      3.了解高血糖與低血糖等糖代謝失常疾病。

      五、脂類代謝

      (一)概述

      1.掌握脂類的概念、必需脂肪酸概念;

      2.熟悉脂類的消化吸收;

      3.了解脂類的功能。

      (二)甘油三脂代謝

      1.掌握脂肪動員的概念和限速酶,脂肪酸的氧化過程、作用部位,脂肪酸氧化過程中能量的計算,酮體的概念,酮體代謝的特點及生理意義;

      2.了解酮體生成的調節,甘油三酯及脂肪酸的合成,多不飽和脂肪酸的衍生物。(三)磷脂的代謝了解甘油磷脂的組成、分類和結構.

      (四)膽固醇代謝

      1.掌握膽固醇合成的部位、原料及關鍵酶,膽固醇的轉化產物;

      2.了解膽固醇合成的主要步驟。

      (五)血漿和血漿脂蛋白

      1.掌握血漿脂蛋白的概念、分類、組成、來源及生理功能;

      2.熟悉血脂的概念,血漿脂蛋白代謝及載脂蛋白的功能;

      3.了解血漿脂蛋白代謝異常:高脂血癥和動脈粥樣硬化。

      六、生物氧化

      (一)生物氧化的概述

      1.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和方式;

      2.熟悉生物氧化的特點;

      3. 了解參與生物氧化的酶類。

      (二)線粒體生成 ATP 的生物氧化體系

      1.掌握氧化呼吸鏈的概念,呼吸鏈的種類,氧化磷酸化的概念,ATP 生成的方式,P/O 比值的概念,磷酸肌酸的作用,氧化磷酸化偶聯部位;

      2.熟悉線粒體外 NADH 轉運的穿梭機制,化學滲透假說,影響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3.了解 ATP 合酶,ATP 的轉移與利用,其他氧化體系。

      七、蛋白質分解代謝

      (一)蛋白質的營養作用

      1.掌握氮平衡,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及種類;

      2.熟悉蛋白質的營養互補作用;

      3.了解蛋白質的消化及吸收。

      (二)氨基酸的一般代謝

      1.掌握氨基酸的來源與去路,氨基酸脫氨基作用、轉氨基作用,關鍵酶及輔酶,聯合脫氨基作用,血氨的來源與去路,氨的轉運形式,尿素合成的部位、過程、關鍵酶、鳥氨酸循環生理意義,α-酮酸的代謝去路;

      2.熟悉嘌呤核苷酸循環,生糖、生酮及生糖兼生酮氨基酸的種類;

      3.了解高氨血癥和肝性腦病。

      (三)個別氨基酸的代謝

      1.掌握一碳單位的概念、來源(氨基酸)、載體和生理意義,含硫氨基酸的代謝產物;

      2. 熟悉氨基酸的脫羧基作用,芳香族氨基酸代謝有關的遺傳病;

      3.了解?-氨基丁酸、組胺、?;撬帷?-羥色胺、多胺等生理活性物質的來源,支鏈氨基酸的分解代謝。

      


      八、核苷酸代謝

      (一)核苷酸的合成代謝

      1.掌握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從頭合成途徑:基本概念、關鍵步驟及關鍵酶;補救合成途徑:基本概念、關鍵步驟及關鍵酶;兩種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徑的主要步驟及特點,脫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2.熟悉自毀容貌癥、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謝物、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謝物的概念及了解抗腫瘤作用的機理。

      (二)核苷酸的分解代謝

      1.掌握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謝的終產物;

      3. 熟悉痛風的發病機理和別嘌呤醇的治療機理;

      2.了解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謝。

      九、DNA 的生物合成

      (一)DNA 復制

      1.掌握 DNA 復制的特點和體系組成,半保留復制的概念、特點、意義;原核 DNA 復制的主要過程;

      2.熟悉復制子、領頭鏈、隨從鏈、岡崎片斷的含義;參加 DNA 復制的有關酶類及因子: DNA 聚合酶、引物酶、DNA 連接酶、解旋酶、拓樸異構酶、單鏈

      DNA 結合蛋白在復制中的作用。復制保真性的酶學依據,即時校讀;

      3.了解端粒的概念、半保留復制的實驗依據。

      (二)DNA 損傷與修復

      1.掌握 DNA 損傷的定義;

      2.熟悉引發損傷的多種因素,修復方式;

      3.了解 DNA 損傷的類型和后果。

      (三)逆轉錄

      1. 掌握逆轉錄概念和逆轉錄過程。

      2. 了解逆轉錄意義。

      十、RNA 的生物合成

      (一)轉錄的體系和特點

      1.掌握轉錄的概念和不對稱轉錄的含義;模板鏈、編碼鏈,轉錄單位,操縱子概念, Pribnow box、啟動子;原核生物 RNA

      聚合酶結構與功能,真核生物 RNA 聚合酶的分類及特點;

      2.熟悉 RNA 聚合酶的主要功能;轉錄的特點。

      (二)轉錄的過程

      1.掌握原核轉錄的主要過程:轉錄的起始(需要全酶)、延長(核心酶),終止(兩種方式),轉錄和翻譯的關系;

      2. 熟悉與真核生物 RNA 聚合酶Ⅱ相關的 TFⅡ類轉錄因子的作用;

      3.了解真核生物轉錄的過程。

      (三)轉錄后的加工修飾

      1.掌握真核生物 mRNA 轉錄后的修飾:核不均-RNA(hnRNA);mRNA

      首尾修飾;斷裂基因、外顯子與內含子的概念,外顯子與內含子的剪接;

      2.熟悉 tRNA 轉錄后的加工過程;

      3.了解 rRNA 轉錄后的加工過程,RNA 編輯和 RNA 沉默。

      十一、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一)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體系

      1.掌握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體系組成(模板,原料,酶與蛋白因子),遺傳密碼的特點,三種 RNA 在蛋白質合成中的作用,密碼子和反密碼子的關系;

      2. 熟悉核糖體的結構與功能;

      3.了解氨基酰 tRNA 合成酶的特點。

      (二)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過程

      1.掌握核糖體循環(廣義和狹義)的概念;靶向輸送和信號肽的概念;

      2. 熟悉氨基酸的活化與轉運,蛋白質生物合成的基本過程;熟悉多聚核蛋白體的作用;

      2.了解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蛋白質生物合成的特點。

      (三)蛋白質生物合成與醫學

      1.掌握分子病的概念;

      2. 熟悉干擾素抗病毒的分子機制;

      3.了解抗生素抑制蛋白質生物合成。

      十二、基因表達調控

      (一)概述掌握基因表達的基本概念,基因表達的基本特性和基因表達調控的意義,管家基因、乳糖操縱子的概念。

      (二)原核基因表達調節熟悉乳糖操縱子調節模式。

      (三)真核基因表達調控掌握順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概念。

      (四)癌基因、抑癌基因與生長因子

      1.掌握癌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生長因子的概念;

      2.了解癌基因的活化機制。

      十三、基因工程和常用的分子生物學技術

      (一)基因工程

      1.掌握重組 DNA 技術的原理和過程:DNA 克隆、工具酶、載體、基因重組與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驟;

      2.了解限制性內切酶的特點,目的基因的來源及載體的特點,重組 DNA 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

      (二)分子雜交與印跡技術

      1.掌握 PCR 技術的定義、工作原理、反應體系和基本步驟,分子雜交和印跡技術的概 8 念;

      2.熟悉印跡技術的種類和應用,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的概念;

      3.了解 PCR 衍生技術。

      十四、細胞信號轉導物質代謝調節

      1.掌握細胞信號轉導、受體和 G 蛋白的概念;胞外信號分子的類型;受體的類型和作用特點;

      2.熟悉細胞信號轉導的基本過程;

      3.了解細胞信號轉導異常與疾病的關系,物質代謝的特點。

      十五、血液生化

      (一)概述

      1.掌握血液的基本化學組成、基本功能;血漿蛋白的分類方法;

      2.了解血漿蛋白的主要功能。

      (二)紅細胞的代謝

      1.掌握紅細胞的代謝特點;合成血紅素的基本原料、限速酶;

      2.熟悉血紅素合成的調節;

      3.了解血紅素的結構特點。

      十六、肝的生物化學

      (一)肝在物質代謝中的作用

      1.熟悉肝在三大物質代謝和維生素、激素代謝中的作用及其特點;

      2.了解肝臟的結構和功能特點。

      (二)肝的生物轉化作用

      1.掌握生物轉化的概念、意義、特點及生物轉化反應的主要類型;

      2.熟悉非營養物質的概念和來源;

      3.了解影響生物轉化作用的因素。

      (三)膽汁酸的代謝

      1.掌握膽汁酸的分類及其生理意義,合成原料和關鍵酶、腸肝循環的概念及意義; 2.熟悉膽汁酸的生理功能;

      3.了解膽汁主要成分。

      (四)膽色素代謝與黃疸

      1.掌握膽紅素在血液中的運輸形式、在肝臟、腸道中的轉變;黃疸的概念;

      2.熟悉膽紅素的來源,熟悉膽色素的腸肝循環;

      3.了解高膽紅素血癥與黃疸。

      十七、水、電解質代謝與酸堿平衡

      1.熟悉水的攝入與排出量,電解質的生理功能,鈣磷代謝的調節,各種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酸堿平衡的調節

      2.了解水和電解質平衡的調節,體內酸堿物質的來源,酸堿平衡的主要生化診斷指標。

      第二部分:人體解剖學

     ?、?課程簡介

      一、內容概述與要求人體解剖學是研究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正常形態結構、位置毗鄰、生長發育規律及其基本功能的形態科學,是學習其它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的重要基礎課。學生通過系統的學習,一方面牢固而熟練的掌握人體解剖學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技能;

      另一方面培養自學、觀察、綜合判斷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大綱以人體解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基本要求,培養學生以進化發展的觀點、形態與功能相結合的觀點、局部與整體統一的觀點、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來觀察、研究和闡述人體的形態結構。本大綱所列教學內容按要求程度的不同,分為“掌握內容”、“熟悉內容”和“了解內容”三級。掌握、熟悉的內容,學生必須通過反復學習與思考達到牢固掌握、熟練描述、準確指認和聯系實際應用的程度。了解內容則要求學生達到一般的認識和了解。大綱中未要求的內容屬參考內容。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全卷滿分 150 分,考試時間為 75 分鐘??荚嚢▎雾椷x擇題、多項選擇題、名詞解釋和簡答題。單項選擇題分值合計為 30

      分,多項選擇題分值合計 30 分,名詞解釋題目分值合計為 40 分,簡答題分值合計為 50 分。

      Ⅱ. 知識要點與考核要求緒論

      1.知識范圍

      (1)人體的標準解剖學姿勢。

      (2)軸、面和方位等解剖學術語。

      2.考核要求

      (1)熟悉解剖學的定義及分類。

      (2)掌握解剖學姿勢、方位術語與人體的軸與面。

      一、運動系統(一) 骨學

      1.知識范圍

      (1)概述:骨的形態分類、構造及功能。

      (2)軀干骨:椎骨、肋、胸骨。

      (3)顱骨:腦顱骨、面顱骨。

      (4)上肢骨:上肢帶骨、自由上肢骨。

      (5)下肢骨:下肢帶骨、自由下肢骨。

      2.考核要求

      (1)掌握骨的形態分類、構造及功能。

      (2)掌握軀干骨的組成及其功能。

      (3)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態,辨認各部椎骨及特殊椎骨。

      (4)掌握胸骨、肋骨的形態及主要結構。

      (5)掌握顱的組成。

      (6)掌握腦顱諸骨和面顱諸骨的位置。

      (7)熟悉顱底內面觀的形態、結構及主要孔、裂。

      (8)了解眶、骨性 鼻腔的構成,熟悉鼻腔外側壁的結構。

      (9)掌握鼻旁竇的名稱、位置和開口。

      (10)掌握上肢骨的組成。

      (11)掌握上肢帶骨及自由上肢骨各骨的形態及主要結構。

      (12)掌握下肢帶骨和自由下肢骨各骨的形態及主要結構。

      (二)骨連接

      1.知識范圍

      (1)概述:骨連結的形態分類、功能意義及結構。

      (2)軀干骨連結:椎骨連結、肋的連結、脊柱、胸廓。

      (3)顱骨連結。

      (4)四肢骨連結:上肢骨連結、下肢骨連結。

      2.考核要求

      (1)熟悉骨連結的形態分類及功能意義。掌握關節的基本結構、輔助結構和運動形式。

      (2)掌握胸廓的組成;掌握胸骨的形態結構及胸骨角的定義和臨床意義。

      (3)掌握椎骨間的連結和椎間盤的結構。

      (4)熟悉脊柱的位置、組成和分部。

      (5)了解脊柱的正常彎曲、各面觀及其運動。

      (6)掌握顳下頜關節的組成、結構特點和運動。

      (7)掌握肩、肘關節,熟悉腕關節的組成、結構特點及運動形式。

      (8)熟悉腕骨的排列位置和名稱。

      (9)掌握骨盆的組成、分部及女性骨盆的特點及意義。

      (10)掌握髖關節、膝關節,熟悉踝關節,組成、結構特點及運動形式。

      (三)肌學

      1.知識范圍

      (1)概述:骨骼肌的構造、形態、起止點及輔助裝置。

      (2)頭?。好婕?、咀嚼肌。

      (3)軀干?。侯i肌、背肌、胸肌、膈、腹肌。

      (4)上肢肌:肩肌、臂肌、前臂肌。

      (5)下肢?。后y肌、大腿肌、小腿肌。

      2.考核要求

      (1)掌握肌的輔助裝置。

      (2)了解肌的形態、結構、起止和作用及肌的配布規律。

      (3)掌握斜方肌、背闊肌、豎脊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4)了解頸肌的分群、分層、名稱。

      (5)掌握咀嚼肌的名稱、位置和作用。

      (6)掌握胸鎖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和斜角肌間隙。

      (7)掌握胸大肌、胸小肌、前鋸肌、肋間肌的位置和作用。

      (8)掌握膈的形態,包括裂孔的位置和通過物及膈的作用。

      (9)掌握腹肌的分群、形態、層次、纖維方向和作用。

      (10)掌握腹直肌鞘的組成和特點。

      (11)掌握腹股溝管的結構、位置和臨床意義。

      (12)掌握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

      (13)熟悉臂肌的分群、名稱和作用。

      (14)熟悉前臂肌的分群、層次,了解名稱及作用。

      (15)掌握臀大肌,熟悉髂腰肌的位置和作用。

      (16)熟悉大腿肌的分群、名稱、排列概況和作用。

      (17)了解小腿各肌群的組成和作用。

      二、消化系統

      1.知識范圍

      (1)胸腹部的標志線和腹部的分區。

      (2)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2.考核要求

      (1)口腔。了解口腔的境界及分部。了解腭的形態結構。掌握咽峽的構成。掌握乳牙和恒牙的牙式,掌握牙的形態和構造。掌握舌的形態和粘膜特征,掌握頦舌肌的起止和作用。掌握腮腺、下頜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和導管的開口部位。

      (2)咽。掌握咽的位置、分部以及各部的形態結構和通路。掌握各扁桃體的位置和功能,了解咽壁的構造。

      (3)食管。掌握食管的形態、位置及狹窄部位(包括距中切牙的距離)。了解食管的構造特點。

      (4)胃。掌握胃的形態、位置和分部。了解胃壁的構造。

      (5)小腸。掌握十二指腸的位置、分部及其形態特征。掌握空腸、回腸的位置及其形態區別。了解腸壁的構造特點。

      (6)大腸。掌握大腸的分部及形態結構特點。掌握盲腸和闌尾的位置、形態結構及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掌握結腸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掌握直腸、肛管的形態、位置和構造。

      (7)肝。掌握肝的形態(分葉、肝門)、位置(成人、小兒)。了解體表投影。(8)膽囊和肝外膽道系統。掌握膽囊的形態、位置、功能及膽囊底的體表投影。掌握輸膽管道的組成,膽總管與胰管的匯合和開口部位及膽汁的排出途徑。

      (9)胰。掌握胰的形態與位置。了解胰的功能。

      三、呼吸系統

      1.知識范圍呼吸系統組成、功能及呼吸道的結構特點。肺的形態、位置及分葉。 2.考核要求

      (1)鼻。了解外鼻的形態結構。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態結構。掌握鼻旁竇的名稱、位置和開口。

      (2)咽(見消化系統)。

      (3)喉。掌握喉的位置,主要體表標志。掌握喉的軟骨、連結。掌握喉腔的形態結構及分部。

      (4)氣管。掌握氣管的位置、結構特點及氣管杈結構。

      (5)支氣管。掌握左、右主支氣管形態差別及其臨床意義。

      (6)肺。掌握肺的形態、位置和分葉。了解肺內支氣管和肺段的概念。

      (7)胸膜。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掌握胸膜壁層的分部及胸膜隱窩(特別是肋膈隱窩)的位置。熟悉胸膜和肺的體表投影。

      (8)縱隔。熟悉縱隔的概念,縱隔的劃分。了解其各部的主要器官。

      四、泌尿系統

      1.知識范圍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其基本功能。

      2.考核要求

      (1)腎。掌握腎的位置、形態和結構。熟悉腎的被膜和腎的固定裝置。了解腎段的概念和腎的體表投影。

      (2)輸尿管。掌握輸尿管的形態、分部,各部的位置和在盆部(特別是女性)的主要毗鄰。掌握輸尿管狹窄的位置及意義。

      (3)膀胱。掌握膀胱的形態、位置。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和粘膜特點。

      (4)尿道。熟悉女性尿道的形態特點和開口部位。(男性尿道見男性生殖系統)。五、生殖系統

      1.知識范圍生殖系統的組成與功能。

      2.考核要求男性生殖器:掌握男殖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了解其功能。

      (1)內生殖器。掌握睪丸及附睪的形態與位置。了解睪丸和附睪的結構。

      掌握輸精管的形態特征、分部和行徑。掌握精索的組成及位置。熟悉射精管的合成、行徑與開口。熟悉精囊腺的形態和位置。掌握前列腺的形態、位置及主要毗鄰。了解前列腺的分葉。熟悉尿道球腺的位置和腺管的開口。

      (2)外生殖器。了解陰囊的形態、構造。掌握陰莖分部及構成。熟悉海綿體的構造,陰莖皮膚的特點。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形態、結構特點,三個狹窄、三個擴大和兩個彎曲。女性生殖器:掌握女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了解其功能。

      (1)內生殖器。掌握卵巢的形態、位置及固定裝置。掌握輸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態結構。掌握子宮的形態、分部、位置和固定裝置。熟悉子宮壁的構造。掌握陰道的形態、位置以及陰道穹的組成與毗鄰。

      (2)外生殖器。了解外生殖器的形態結構。掌握陰道前庭內陰道口和尿道外口的位置?!靖健咳榉浚赫莆张匀榉康男螒B和構造特點。了解其位置。

      (3)會陰。了解會陰的界限和分區。熟悉狹義會陰的概念。腹膜: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熟悉腹膜被覆臟器的不同情況(腹膜與器官的關系)。掌握大網膜的位置,掌握小網膜的位置和分部,網膜囊和網膜孔的位置。熟悉各系膜的名稱、位置和附著。熟悉韌帶的構成,熟悉十二指腸懸韌帶及肝、胃的韌帶名稱和位置。掌握直腸膀胱陷凹和直腸子宮陷凹的位置及意義。

      六、內分泌系統

      1.知識范圍內分泌腺的結構特點、分類和功能。

      2.考核要求掌握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松果體的形態、位置。

      七、脈管系統

      1.知識范圍心血管系統和淋巴系統的的組成及特點。

      2.考核要求心血管系統:

      (1)掌握循環系統的組成。

      (2)了解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

      (3)掌握體循環和肺循環的的概念。

      (4)了解血管吻合、側支循環的概念。

      (5)掌握頭、頸、四肢的動脈博動點及常用止血點(顳淺、面、頸總、鎖骨下、肱、橈、股和足背動脈)。

      (一)心。

      (1)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心的各腔形態結構及開口、房間隔與室間隔的形態結構。

      (2)熟悉房間隔和室間隔缺損的常見部位。

      (3)熟悉心壁的構造(心外膜、心肌層、心內膜、結締組織支架)。

      (4)掌握心傳導系統的組成(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及左、右束支)、位置和功能。

      (5)掌握左、右冠狀動脈的起始、行徑、重要分支(前室間支、旋支、后室間支、竇房結支和房室結支)及三大主干(前室間支、旋支和右冠狀動脈)的分布區域。(6)熟悉心大、中、小靜脈的行徑和注入部位。

      (7)掌握冠狀竇的位置與開口部位。

      (8)了解心的體表投影。掌握心包的分層及心包腔的構成。

      (二)動脈。

      (1)了解動脈的分布規律和器官內血管的配布規律。

      (2)掌握肺動脈干、左右肺動脈的行徑。

      (3)掌握動脈韌帶的位置及其來源。體循環的動脈:掌握主動脈的起止、行徑及其分部。

      1.升主動脈:掌握升主動脈的起止、位置和分支(左、右冠狀動脈–––詳見心臟)。

      2.主動脈弓:掌握主動脈弓的形態,位置、感受器和分支(頭臂干、左頸總動脈、左鎖骨下動脈)。

      (1)頸總動脈。掌握左、右頸總動脈的起始、位置和行徑。掌握頸動脈竇和頸動脈小球的形態、位置及功能概況。掌握頸外動脈主要分支的分布。熟悉頸內動脈在頸部的行徑。

      (2)鎖骨下動脈及上肢的動脈。掌握鎖骨下動脈、腋動脈、肱動脈、橈動脈、尺動脈的主要分支、起止、行徑和分布。熟悉掌淺弓和掌深弓的組成及位置。

      (3)胸主動脈。掌握胸主動脈的起止和行徑。掌握肋間后動脈的行徑和分布規律。(4)腹主動脈。掌握腹主動脈的起止、行徑和主要分支。了解膈下動脈、腰動脈的分布。掌握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腸系膜下動脈以及它們主要分支的行徑和分布。了解腸動脈的配布特點。掌握腎動脈、腎上腺的動脈、睪丸動脈(卵巢動脈)的行徑和分布。

      (5)髂總動脈。掌握髂總動脈的起止和行徑。掌握子宮動脈的行徑和分布,并了解它與輸尿管的關系。了解髂內動脈分支的分布情況。

      (6)髂外動脈和下肢的動脈。掌握髂外動脈、股動脈、腘動脈、脛后動脈、脛前動脈、足背動脈的起止、行徑和分布。熟悉股深動脈的行徑和分布。熟悉腹壁下動脈、腓動脈、足底內、外側動脈的行徑,足底弓的組成。

      (三)靜脈

      (1)掌握靜脈系的組成及靜脈的結構特點。

      (2)了解幾種特殊靜脈(硬腦膜竇、板障靜脈和導靜脈等)的特點。

      1.肺循環的靜脈:了解左、右肺靜脈的行徑。

      2.體循環的靜脈。

      (1)上腔靜脈系。掌握上腔靜脈的組成、起止、行徑。掌握頭臂靜脈的組成和行徑。掌握頸內靜脈的起止、行徑和主要屬支。了解顱內外靜脈的交通。掌握鎖骨下靜脈和腋靜脈的起止、行徑以及頸外靜脈的行徑。了解上肢其它深靜脈。掌握頭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的行徑、注入部位及臨床意義。掌握奇靜脈的起止、行徑。了解半奇靜脈、副半奇靜脈起止和行徑。了解椎靜脈叢的位置、交通和結構特點。

      (2)下腔靜脈系。掌握下腔靜脈、髂總靜脈、髂內靜脈、髂外靜脈、股靜脈和腘靜脈的起止與行徑。掌握腎靜脈和睪丸(或卵巢)靜脈的行徑及其特點。掌握大隱靜脈的起始、行徑,注入部位及其屬支。掌握小隱靜脈的起始、行徑和注入部位。了解下肢淺、深靜脈的交通支。掌握肝門靜脈的組成、行徑和屬支,掌握其主要收集范圍。掌握肝門靜脈系的結構特點和肝門靜脈與上、下腔靜脈系間的吻合及其側支循環。

      (四)淋巴系統

      (1)掌握淋巴系的組成和功能。

      (2)了解淋巴的產生、回流及其與心血管系的關系。

      1.淋巴管道與淋巴結。掌握四級淋巴管道的構成及特點。掌握胸導管的起始、行徑、注入及其收集的范圍;右淋巴導管組成、注入和收集范圍。熟悉全身的主要淋巴干。了解淋巴結的形態及結構特點。

      2.人體各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結:掌握局部淋巴結的概念。

      (1)頭頸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結。掌握下頜下、頦下、頸外側淺、深淋巴結群的部位,各群淋巴結的收集范圍與輸出淋巴管去向。掌握頸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圍。

      (2)上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結。掌握腋淋巴結分群,各群的分布和收集范圍。掌握鎖骨下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圍。

      (3)胸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結。了解胸壁和胸腔內的各主要淋巴結群的位置。掌握肺門淋巴結的位置和收集范圍。掌握支氣管縱隔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圍。

      (4)腹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結。掌握腰淋巴結、腹腔淋巴結、腸系膜上淋巴結、腸系膜下淋巴結的分布和收集范圍。掌握腰淋巴干和腸淋巴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圍。

      (5)盆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結。了解髂外淋巴結的分布與收集范圍。熟悉髂內淋巴結、骶淋巴結的分布與收集范圍。

      (6)下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結。掌握腹股溝淺、深淋巴結的分布及收集范圍。

      【附】了解乳房、子宮、肺、食管、胃、肝、直腸、肛管等器官的淋巴回流。

      3.脾和胸腺。掌握脾的形態、位置。了解脾的功能。了解胸腺的形態和位置。

      八、感覺器

      1.知識范圍感覺器的概念、視器、前庭蝸器。

      2.考核要求

      (1)感覺器官概述。熟悉感覺器官的組成、種類和主要功能。掌握感受器的分類、位置及其主要功能。

      (2)視器。了解視器(眼)的組成和主要功能。熟悉眼球的外形和結構特點。掌握眼球壁的分層、各層的分部、結構和功能。掌握眼球內容物的結構特點和功能。掌握眼房、房水、房水循環途徑及其臨床意義。熟悉眼輔助裝置的組成和各自主要功能。熟悉眼臉的形態和構造及臨床意義。掌握結膜的形態、結構和分部。熟悉淚腺和淚道的位置、形態、構造和淚液排泄途徑。熟悉眼球外肌的名稱、位置、作用及臨床意義。

      (3)前庭蝸器。了解耳的組成和各部的主要功能。了解外耳的組成及耳廓的結構特點。掌握外耳道的形態特點、分部、位置和幼兒外耳道的特點。掌握鼓膜的形態,分部、位置、功能和臨床意義。熟悉中耳的組成。掌握鼓室的形態、位置和交通。了解聽小骨的名稱、連結、位置和作用。了解鼓膜張肌和鐙骨肌的作用。熟悉咽鼓管的形態特征、開口位置、作用和幼兒咽鼓管的特點。熟悉乳突小房和乳突竇的位置。了解內耳的位置和分部。

      掌握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分部和形態特點。掌握膜迷路內感受器的名稱、位置、形態結構和功能。了解聲波的傳導途徑。

      九、神經系統

      1.知識范圍神經系統總論、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神經傳導通路。

      2.考核要求

      (一)總論掌握神經系統的分部及各部的組成,神經系統的常用術語。熟悉神經系統的活動方式:反射的概念及反射弧的組成。了解神經系統在體內的功能及地位,神經系統的發生。掌握灰質、白質、皮質、髓質、神經纖維、神經、神經核、纖維束、神經節和網狀結構等神經系統常用術語概念。

      (二)中樞神經系統

      1.脊髓。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特點,脊髓節段與椎骨的對應關系。掌握脊髓灰、白質的位置及分部。掌握灰質前、后、側角的主要核團的位置、功能及性質,了解脊髓灰質細胞

      Rexed 板層構筑。掌握脊髓主要的上、下行纖維束的名稱、位置和功能。熟悉脊髓的功能。

      2.腦干。掌握腦的位置、分部。掌握腦干的位置和組成,掌握腦干各部的主要外部結構及其與腦神經的聯系。熟悉腦干的內部結構概況(神經核、纖維束和網狀結構的配布規律)。了解各腦神經核的名稱、位置、與腦神經的聯系和功能。熟悉重要的非腦神經核團(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欖核、腦橋核、紅核和黑質)的位置。熟悉各主要上行纖維束(內側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和外側丘系)、下行纖維束(錐體束)的起止、行程、在腦內各部的位置和功能。了解腦干網狀結構的概念。了解腦干的功能。

      3.小腦。掌握小腦的位置、外形、三對小腦腳及分葉。了解小腦皮質的分層、傳入和傳出神經纖維聯系的概況。熟悉小腦核及其主要聯系。了解小腦的功能。

      4.間腦。掌握間腦的位置、外形和分部。掌握第三腦室的位置和溝通關系。熟悉背側丘腦的位置、形態和主要核團的名稱及腹后核的功能。掌握內、外膝狀體的位置和功能。掌握下丘腦的位置和組成。熟悉下丘腦主要核團的名稱及功能,了解主要纖維聯系和功能。了解下丘腦與垂體之間的結構和功能聯系。

      5.端腦。掌握大腦半球的主要溝裂、分葉和各葉的主要溝回。了解邊緣葉、邊緣系統、嗅腦和海馬結構的組成、位置和功能。了解大腦半球的內部結構概況,皮質結構概況及大腦皮質功能定位的概念。掌握大腦皮質主要功能區的位置及功能。掌握基底核及新、舊紋狀體的概念和各核的位置及紋狀體的功能。了解髓質的位置、纖維的組成概況。熟悉胼胝體纖維的組成概況。掌握內囊的位置、分部、各主要纖維束的位置及損傷后的臨床表現。掌握側腦室的形態和分部。

      6.腦和脊髓的被摸、血管及腦脊液和血腦屏障。掌握硬脊膜的附著、硬膜外隙的連通及其與硬膜外麻醉的關系。掌握蛛網膜下隙的位置、內容,終池的位置及內容。了解齒狀韌帶。掌握硬腦膜的組成特點、形成結構。熟悉硬腦膜竇的名稱、位置、連通。熟悉海綿竇的位置、內容物及交通。掌握腦室系統的組成、位置和連通概況以及腦脊液的產生和循環途徑。

      掌握腦的動脈,頸內動脈系和椎動脈系的概念。熟悉頸內動脈的行程及主要分支的分布范圍,椎-基底動脈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概況。掌握大腦動脈環的組成、位置及功能。了解大腦靜脈的回流概況。了解脊髓動脈的來源、分布特點以及脊髓靜脈的回流概況。了解血腦屏障的概念和臨床意義。

      (三)周圍神經系統

      1.脊神經。

      (1)掌握脊神經的數目、分部、纖維成份和分支概況。

      (2)掌握頸叢的組成和位置。熟悉皮支的淺出部位及分布概況。掌握膈神經的走形和分布。

      (3)掌握臂叢的組成和位置。熟悉胸長神經、胸背神經的位置和分布。掌握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肌皮神經、腋神經的走形和主要分布。了解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和腋神經損傷后運動及感覺障礙的主要表現。

      (4)掌握胸神經前支在胸、腹壁的分布概況及其皮支的節段性分布。

      (5)掌握腰叢的組成和位置。掌握股神經、閉孔神經的走形和主要分布情況。了解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股外側皮神經的分布概況。

      (6)掌握骶叢的組成和位置。掌握坐骨神經的走形和主要分支,了解其常見變異。掌握脛神經的走形、皮支分布區及所支配的肌群。掌握腓總神經的走形、位置;腓淺、腓深神經的皮支分布區及所支配的肌群。了解脛神經、腓總神經損傷后運動及感覺障礙的主要表現。

      2.腦神經。

      (1)掌握腦神經的名稱、順序、連接腦和進出顱的部位、性質和分布概況。

      (2)掌握嗅神經的性質和功能。了解嗅神經的起始、行程。

      (3)掌握視神經的性質和功能。熟悉視神經的行程。

      (4)掌握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和展神經的纖維成份、行程、支配眼球外肌的情況及副交感纖維的分布與功能。熟悉睫狀神經節的位置、性質。了解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展神經損傷后的主要表現。

      (5)了解三叉神經的纖維成份,三叉神經節的位置。熟悉三大主干在頭面部的感覺分布范圍。了解各干的主要分支的行程和分布。了解三叉神經損傷或受刺激后的主要表現。

      (6)掌握面神經的纖維成份、行程、主要分支(鼓索、表情肌支)的分布概況。了解翼腭神經節和下頜下神經節的位置和性質。了解不同部位損傷后的表現。

      (7)熟悉前庭蝸神經的性質、組成、各部的行程和功能。

      (8)熟悉舌咽神經的纖維成份、主要分支(舌支、咽支、頸動脈竇支)的分布概況。熟悉耳神經節的位置和性質。

      (9)熟悉迷走神經的纖維成份、主干行程及各纖維成份的分布概況。熟悉喉上神經的位置和分布,喉返神經的行程、分布范圍。熟悉迷走神經前、后干在腹部的分支、分布。

      (10)掌握副神經主干的行徑及分布概況。了解副神經損傷后的主要表現。

      (11)掌握舌下神經的分布概況。熟悉其損傷后的主要表現。

      3.內臟神經。

      (1)掌握內臟運動神經的特點。

      (2)掌握交感神經低級中樞的部位。掌握交感干的位置、組成。掌握主要椎前節的名稱、位置。熟悉交感神經節前、節后纖維的去向。熟悉灰交通支與白交通支的概念。掌握交感神經節前、后纖維分布規律。熟悉內臟大神經和內臟小神經的組成。

      (3)掌握副交感神經低級中樞的部位。掌握副交感神經節的分布規律。熟悉睫狀神經節、翼腭神經節、下頜下神經節和耳神經節的位置、性質。掌握動眼神經內副交感節前纖維的起始,交換神經元部位,節后纖維的分布、功能。熟悉迷走神經副交感節前纖維的起始與分布概況。熟悉盆內臟神經的分布概況。

      (4)掌握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在形態結構上的主要區別。

      (5)了解內臟感覺神經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特點。

      (6)了解牽涉痛的概念。

      (四)神經系統的傳導通路

      (1)掌握軀干、四肢深感覺通路的組成,各級神經元胞體所在部位及纖維束在中樞內的位置,丘系交叉水平以及向大腦皮質的投射。

      (2)了解非意識性本體感覺束向小腦的投射。

      (3)掌握軀干、四肢淺感覺通路的組成,各級神經元胞體所在部位及纖維束在中樞內的位置以及向大腦皮質的投射。

      (4)熟悉頭面部痛、溫覺傳導通路(要求內容同軀干四肢)。

      (5)掌握視覺傳導路的組成、纖維部分交叉(視交叉)的情況及在內囊的位置和皮質投射區。

      (6)掌握瞳孔對光反射徑路。熟悉視覺傳導路不同部位損傷后的視野變化。熟悉直接和間接對光反射的結構基礎及反射徑路在不同部位損傷后的表現。

      (7)熟悉聽覺的傳導通路。

      (8)了解平衡覺和嗅覺的傳導通路。

      (9)掌握錐體系的組成、行徑、交叉及對各運動核的支配情況。

      (10)掌握骨骼肌隨意運動上、下兩級神經元管理的基本情況。

      (11)熟悉核上癱與核下癱不同表現的形態學基礎,上、下運動神經元損傷后的不同表現。

      (12)熟悉錐體外系的概念,了解錐體外系的組成、纖維聯系概況和功能。

      以上就是2021年河北省專接本考試大綱-臨床醫學的內容, 更多關于河北專接本考試相關內容,如河北專接本考試大綱、常見問題、報考指南、復習備考、相關資訊、報考條件、報考院校、報考專業、考試大綱等,敬請關注河北專接本考試網(http://m.ziweibbs.com/)。

    河北專接本尾部圖片
    河北專接本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于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http://m.ziweibbs.com/show-1360-4010-1.html

    2024年河北專升本便捷服務

    · 溫馨提示:由于專升本考試機會一年
    僅此一次,建議廣大在校生提前備考。

    考生交流群

    微信公眾號

    河北專接本微信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河北專接本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關注微信公眾號

    隨時獲取專接本政策、資訊、以及各類學習資料、試題題庫、咨詢解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北| 富顺县| 菏泽市| 山东省| 临江市| 瑞金市| 二连浩特市| 南木林县| 济南市| 洛浦县| 吉水县| 霍邱县| 石景山区| 湘潭市| 平谷区| 集贤县| 日喀则市| 通河县| 西峡县| 自贡市| 年辖:市辖区| 集贤县| 吉林省| 宁城县| 依兰县| 玛沁县| 太保市| 天祝| 平乐县| 丘北县| 新丰县| 雷州市| 石楼县| 高陵县| 平度市| 邻水| 浏阳市| 黑河市| 安宁市| 芦溪县| 南投市|